最新消息

2020-10-26
創業不是什麼?創業,乃是一連串的「構思與積極行動」..
摘錄於 大紀元時報 
文/吳政峰(職涯青創顧問師)

在現今這個年代,「創業」已成為一種顯學,人人都可以大膽提出創業觀點,與人說上一說。甚或,透過「創業計畫書」的論述,參與各式交流活動或創業競賽,藉以驗證創業想法之邏輯性、合理性與可行性等。
只不過,想法畢竟是想法,書面就只是書面,創業競賽無法直接與「現實生活」相互對應。換個角度想,我們是否能夠說,創業計畫書寫得愈美好、愈完整,創業就愈容易成功呢?
非也非也。也因為,創業計畫書僅是「理想推論」的結果,而非「賺錢獲利」的必然結果,兩者無法直接劃上等號。更因為,實際從事創業工作,其過程中所受到的影響因素,會比「想像中」的多更多且更複雜,像是技術瓶頸、競爭條件、市場限制、景氣循環、法律規章、商業談判、人的管理等問題。


 
筆者曾任許多創業比賽評審,小到創業概念的生成,大到企業的實際經營等,都曾給予創業團隊具體建議。倘若,您是要參加一場「創業比賽」並意圖獲得其競賽獎金,那麼,您團隊的創業計畫書,應該讓評審看到:
一、創新性:
 包括產品、技術、服務或行銷模式的差異化與創新等。
二、市場性:
 包括市場條件夠不夠、量產可不可行、行銷策略、獲利模式等。
三、規模化:
 包括販售如何擴大、生產如何擴大、市場如何擴大等策略。
上述內容,乃是「創業比賽獲獎」的ABC與SOP。但,真正創了業,是否真會「如所想」而獲利賺錢、持續擴大經營,那也就是「另外一回事」了。坦白說,評審委員並非先知,也沒那麼厲害神準。那麼,創業到底是什麼?
也或許,我們應該從「創業不是什麼」來談起方才適當。
於是,筆者認為,創業不是「一直上創業課程」,就叫創業;創業不是「一直寫創業計畫」,就叫創業;創業不是「一直想商業模式」,就叫創業;創業不是「一直與人交換名片、洽談合作」,就叫創業。
創業,乃是一連串的「構思與積極行動」,一切從零開始,透過商品、技術與服務等,以滿足顧客需求,進而擴大規模的種種歷程,其最終目的乃是擴大市場基礎,並「促成獲利」。
創業要能成功,主要有三大要點及步驟:
一、建立具有價值的商品或服務體系,並進行有效之傳送。
二、針對經營現況進行盤點與監控,隨時調整商業營運模式。
三、制定規模化與創新策略,進行資本投資,持續拓展市場。
也或許,創業應該實作,不要空談;創業應該勇敢,不要膽怯;創業應該擴大,不要害怕。在此,與大家共勉之!◇


上一則   |   回上頁   |   下一則